中秋节将至,逍遥哥邀两三友人茶叙,算是提前团聚一番。茶气氤氲之间,朋友们聊起来有关“回乡”的唐诗,其中唐代诗人宋之问所写《渡汉江》中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纷纷赢得称赞,更有朋友说,此句读之甚为传神!说话间,学问家C君轻声漫语地说道,诗句确实经典,但作诗的宋之问也是一个经典的奇葩,因为口臭而不得喜,甚至自荐男宠而不得!大家闻言称趣,放下茶杯,看着C君,听他娓娓道来。
说起宋之问,大家都知道他是初唐有名的诗人。出生书香门第之家,19岁便进士及第,擅长文词,尤专五言诗,全唐诗中至少收录了他将近首诗,与同时期的沈佺期并称“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但是,这个人的人品不好,说好听点是个“官迷”,说不好听点,是一个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卖友求荣的小人。
宋之问在史书上劣迹斑斑,可能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因诗杀亲”了。《大唐新语》中记载,“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所重……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生死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意思是,刘希夷写了这首诗之后,就被奸人害命,也有传言说是宋之问害死了他。也就是说,在唐朝那时候,并不能确定就是宋之问害死刘希夷。但是,谁让宋之问人品差,口碑糟呢。后世写书之人对宋之问一点都不客气,就算不是你的屎盆子,也要扣在你头上。于是,宋之问的诗文才气少有人知,“因诗杀亲”的帽子倒是戴了几千年。
其实,关于宋之问的污名之中,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就是“自荐男宠却因口臭而不得”。宋之问走上仕途之时,正是武则天君临天下,握大唐于一手之时。为了获得武则天的宠幸,宋之问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一开始投身于武则天男宠之一的张易人门下,极尽巴结谄媚,“至为易之奉溺器”,希求保住大腿,再上高枝。后来,看到武则天对后宫男宠们的偏爱,宋之问不由得蠢蠢欲动,自觉相貌堂堂,身体倍儿棒,又有才学,女皇大人怎能视而不见呢?
那时候,武则天在朝中设立一个机构,叫作“控鹤监”,名义上是召集有才学之人研究儒释道学问,实际上,该机构里都是张昌宗、张易之等武则天喜爱的男宠之流。简单说,就是武则天的个人专享“鸭店”,以满足武女皇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对于这样一个可以“蒙圣恩、得雨露”的机构,宋之问是心向往之,几次申请不得,心中满是郁闷。据史书说,还专门为此赋诗曰:明月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据说,武则天曾为此专门做过评论,大概意思就是:宋之问这个家伙才学相貌都不错,小体格据说也是持久之相,按说是个不错的陪侍之臣(男宠),老娘也曾考虑试用一下,但是这小子口气太重,离着他三丈远就闻到臭气,呼吸之间令人作呕,这还怎么能让朕好好玩耍呢?
原来,宋之问不知怎得,可能是五脏不调,内分泌紊乱,也可能是饮食不善,上火生疮,还有可能是得了严重的牙龈炎牙周炎什么,反正是口臭难闻,让人不得近身,就算是每天刷牙数遍,嘴巴里嚼香草都无济于事。看着其他男宠都得沐女皇雨露,宋之问只能认命,唉,想当回鸭都这么难!
故事听完,大家笑笑,看来口臭是病,真得治!刷牙治标,喝茶治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