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本文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症状治疗学》、《中医补阴集成》、《中华临床中药学》
列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说说牙疼和口臭这两个毛病。
不知道您发现没有,现实生活中,牙疼和口臭,往往同时出现。当这两个症状一并发生之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胃火偏盛的问题。
首先,就口臭来说,其成因主要有三种。第一个,就是饮食积滞。即食物积存于胃肠,不得消化,胃失和降,浊气上泛形成口臭。这种口臭,患者常常伴发吞酸、嗳气的表现,口气中常常有食物发酵的气味,而且容易腹胀。第二个,就是痰热蕴肺。肺为储痰之器。痰浊蕴肺,日久上溢于口。这种口臭的人,口气往往是腥臭的,而且容易吐黄痰、咳血。现代医学多诊断有呼吸系统疾病。
那么,第三个,就是我们要详说的胃火偏盛了。这类人,往往素体阳热,又吃了太多厚味辛辣之物,日久导致胃肠积热上泛,浊气熏于口,形成口臭。这类患者,往往伴发口渴喜冷饮、便秘、小便黄、口舌容易生疮的问题,年龄多为壮年。
除了这些,胃火导致的口臭患者,还容易牙疼。
怎么理解牙疼和胃火的关系呢?《医林绳墨》早就说过:“胃火盛则齿肿,脾热盛则齿疼”。《灵枢》里面也早就昭示我们:“胃足阳明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如果阳明胃腑积热,那么阳明经热上壅于齿,于是就导致牙龈的肿痛。这种牙痛,必然是牙龈红肿的,或者出血的,小便短赤,整个人烦渴不已。
所以说,胃火偏盛的人,常常是口臭和牙疼同时出现的。这一番道理,看官应该明了了。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一个小方子说给你,供您参考:
准备麦门冬12克,生地黄12克,北沙参12克,玉竹10克。将四味中药晒干之后,研成粗末备用。然后每次取粗末,水煎,取药汁代茶饮。
这是一个滋阴降火、生津益胃的小方子。我们为您择选自《中医补阴集成》。这里面的四味中药,咱们给您介绍一下。
麦门冬,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甘,微苦,微寒,入肺经、胃经和心经。其主要功用之一,就是胃阴虚证。正如《本草正义》所言:“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胃阴虚所导致的消渴、呃逆、便秘等,都可以用它来调治。
北沙参,出自《本草汇言》,性味甘、微苦、微寒,入肺经和胃经,善于改善肺胃阴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胃阴虚,北沙参更是常用药。《林仲先医案》里面,就直接用北沙参15克,水煎服来治疗胃阴虚所致的胀满不食、烦渴咳嗽。
玉竹,源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微寒,入肺经和胃经,善于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它同样是调治胃阴虚的常用药。比如《外台秘要》里面,就有一个方子,单用玉竹克水煎取汁饮用,治疗胃阴虚导致的发热口干、小便短涩。为阴虚导致的消渴一症,也可以用玉竹来调治。近贤王文彦先生,就有一则方药,主要用玉竹来改善糖尿病症状。
生地黄,源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苦、寒,入心经、肝经和肾经,善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它虽然不入胃经,但是滋养胃阴、生津止渴的效果,是很受重视的。比如《温病条辨》里面的益胃汤,就用到生地黄。另外,生地黄功专去火,对于胃火炽盛者,可以治其标。
所以说,麦冬、沙参、玉竹、地黄,这四味药配合在一起,养胃阴、清胃热,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灵丹妙药,比不上对生活和饮食习惯的调节。口臭牙痛同时发作者,应该多吃青菜,少吃辛辣厚味之品,减少烟酒的摄入,改善体内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文君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huqx.com/bdfnzym/1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