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之草遥忆——儿时草时常想起儿时时光,尤其夏日的午后。那时候的夏天好像特别长,阳光的温度触手可摸,天边镶着金边的云朵,地上斑斑驳驳的树叶影子不断摇晃,被阳光穿了空隙,留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孔洞,伴着夏日空气里特有的芳草清香,总给儿时的我带来无限的遐想,那童年的天真、淳朴的幸福至今还是心中无法泯没的记忆。每每到了这个时节,母亲都要到田间收割田芝麻棵,有时我也跟着去。田埂路边、荒野草地、沟崖渠畔,随处可见的田芝麻棵,或几株亭立,或数丛成片。四楞型方方的茎秆上伸展出的绿叶有点像艾草,枝叶繁茂,淡红、淡紫色的花儿初看上去像是调皮孩童做鬼脸时吐出的舌头。紫红色的花儿密集地簇拥在一起,一圈圈顺茎秆而上,仔细瞧去,朵朵小花在绿叶的衬托下,仿佛一个个埋头在蜂巢般的花托中吮蜜的细腰蜂,开得分外肆意。母亲将收割来的田芝麻棵挂在屋檐下晾着,每每走过便能闻到田芝麻棵浮动的草香。过些时日,等田芝麻棵干了,母亲便把插在屋檐上的田芝麻棵捆一捆收起来。每逢邻里有人来寻要,母亲便连声道喜,随后抽出好大一捆田芝麻棵相送。当时虽莫名其妙,但也知来人家中添新丁、有喜事了。有时母亲也会挑选一些田芝麻棵,洗净切碎,再加点姜末、红糖来煮鸡蛋,当热气腾腾的鸡蛋红糖水煮好后,母亲让我也喝一点汤,吃个鸡蛋,第一次尝汤,虽然混有红糖的甜味,却觉得有一股苦涩的草腥味,不禁皱起眉毛苦着脸,一旁的母亲说:“有苦才有补,田芝麻棵养人,当女人的总是要吃的……”,苦中带甜,慢慢地,也接受了田芝麻棵特有的味道。后来长大了,来月事时偶尔腹痛,母亲便会拿出田芝麻棵来给我煮一锅田芝麻棵鸡蛋红糖水,一碗汤水下去,混合着淡淡的药香弥漫开来,觉得生命里多了一份滋润和熨帖,那是来自于母亲特有的温润呵护。初识——益母草上大学学习中药后,方知母亲每年收割的其貌不扬的野草“田芝麻棵”竟是中药——益母草。益母草原名茺蔚,《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载于草部隰草类,全草与果实同供药用。全草称益母草或童子益母草,小坚果通称茺蔚子。江苏一带尚有专用益母草花者。全草与子均为妇科常用活血调经药,益母草临床多用于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及崩漏下血等症。茺蔚子与清肝明目药伍用,且能治肝热目赤肿痛或目生翳膜等症。著名的成方制剂“益母膏”,就是用益母草全草煎熬而成,统治妇人瘀阻经痛、产后恶阻及折伤内损有瘀血等症。益母草药用图参考《中华本草》
注:细叶益母草与益母草极为近似,药效相同,也是传统药用益母草品种之一,但分布区域较窄,药典未收录,作地方习用品应用。
记得有一首题诵颂益母草的诗:“移种来归药圃,出身不忘泥涂,看它叶拱花,花成簇,似孩儿恋抱亲株”。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了益母草的形态,但总觉得少了些意味,可能缺少了它那朴实无华的品性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核心吧。
《诗经》中记载益母草为“蓷”《诗经》云:“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诗经中借助描写一颗长势不好的益母草来表达一位被离弃的女子心声。可见,自古以来,益母草跟女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方的同学曾说起他们家乡的益母草食俗,在潮阳、普宁、汕头等地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小摊小贩煮益母草汤的现象,当地叫做“焯益母草汤”。益母草的嫩苗去掉根须,整棵放进肉汤里焯熟,通常有猪杂或切成很薄的肉片与益母草搭配,焯熟之后的益母草仍保持着青翠的颜色,汤水鲜甜,连益母草带汤吃。潮阳棉城一带则用捣碎后的花生仁与益母草同煮,做出来的益母草汤汤水油香,益母草入口咀嚼起来更是别有一番粗犷的野草滋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益母草的味道随着各地人们的喜好,早已融入到人们的味蕾中,成为念念不忘的回想,那是关于母亲和家乡的独家记忆。一草之用
益母草载于《神农本草经》“茺蔚子”条下,“味辛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以“益母草”之名入药,则首见于宋代苏颂之《图经本草》。版《中国药典》收录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asHoutt的全草。味苦、辛,性寒。归肝、心包、膀胱经。功能: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孕妇慎用。益母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方形,侧面下凹成浅槽,有倒生白毛。基生叶近圆形,叶缘5~9浅裂,有长柄;中部叶掌状3深裂,侧裂片有1~2小裂;花序上的叶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有少数牙齿。轮伞花序腋生,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针形,短于萼筒,有细毛;花萼钟形,外有毛,5齿裂,前2齿靠合;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2唇形,冠筒内有毛环,上唇外面有毛,全缘,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雄蕊4,二强。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平滑。花期6~9月,果期9~10月。益母草:香港中药材标准第三期药材:茎方柱形,直径约5m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上端有柔毛,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白色髓,叶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苞片刺状;萼宿存,上端5尖齿;花冠常脱落,气微,味微苦。
益母草饮片:呈不规则段,茎、叶、花混合,茎方形,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切断面中间有白髓,叶对生,花序腋生,花萼筒状,气微,味微苦。
茺蔚子:益母草干燥成熟的果实。呈三棱形,长2~3mm,宽约1.5mm,一端稍宽,平截状,另一端渐窄而钝尖。表面灰棕色。果皮薄,子叶类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益母草为历代医家治疗妇科病的要药,《本草纲目》载:“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益母草性善走散,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为妇人经产要药,配伍当归、芍药、丹参等,可增强活血祛瘀之功。治疗痛经,可配伍当归、赤芍、木香等活血行气药,如《医学入门》益母丸。气虚兼瘀滞而经行不畅,经行腹痛,面色少华,宜与补气养血药同用,如益母八珍汤。治恶露不下,难产或死胎不下,可配川芎、乳香、当归,如送胞汤。益母草性滑而利,有行水消肿之功,近年来临床上与白茅根、车前子等利尿药同用,用于治疗肾炎水肿。益母草有清热解毒活血之效,治跌损疮痈瘾疹,前者配川芎、当归,后者取鲜者外洗外敷。《本草拾遗》云“苗子入面药,令人光泽。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唐武后有炼茺蔚草泽面之法,《新唐书》载“岁春秋高,善自涂泽,岁左右不悟其衰。”《本草衍义补遗》曰:“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本草蒙筌》载“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治小儿疳痢。”《本草纲目》曰“活血破血,调经解毒。”现代研究结果显示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等成分,其作用类似妇科常用的西药——麦角,能行血去瘀,活血调经,治疗妇女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收缩恢复活力,是妇女产后调理之良药。益母草已被制成益母草浸膏、口服液、片剂、冲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李时珍曰:“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妇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朱丹溪云:“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故名益母。凡胎前产后所恃者,血气也。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简单朴实的一株草,以其全身之力护佑着女性健康。益母虽好,切不可“拿来”即用。张景岳云:“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然惟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不得以其益母之名,谓妇人所必用也。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如今,时常在夏日的雨后,伴着湿润的空气,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追寻着儿时的迷梦,希望寻觅到益母草的身影。“茺蔚”是说她生长的态势茂盛,而接地气的“益母草”之名,则道出了她内在的朴实、淡泊,洋溢着女性魅力;她的清香、温婉,承载着独特的家乡味道;她的坚韧、无私,凝聚着母亲的温柔呵护。作者:张亚囡单位:医院神农本草精英会诚挚招募成员及合作单位欢迎励志于中药传承的、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优秀的文案编写人员、中医药研究生加入,欢迎在中医药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人士加入。欢迎以产品质量为主旨,信誉为根本,以创一流药企,造福社会为目标的,年销售额在万以上的中药饮片厂、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医药销售公司等医药企业;年营业额在医院、中医馆等医疗机构;其他机构和个人,与我们共同宣传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神农本草精英会宣传优秀企业、优质产品,提供技术服务,各类宣传文案编写,发布卫生类招生、招聘、培训、活动通知、展览展示、书讯,医药信息类产品宣传文案,医药设备类,投资合作类,人物介绍等。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