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是这样介绍牙齿的:“肾主骨,齿者骨之余也。”说明牙齿是有肾气生发,肾虚了牙齿就容易松动,甚至肾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会突然间蛀牙爆发。牙齿好不仅仅能让笑容更灿烂,也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反映指标。
为什么年纪大了就喜欢剔牙?
跟年长的亲人和朋友一起吃饭,饭桌上是一定要备好牙签的,因为他们吃过饭后,必定剔牙。曾见过某位四十多岁的同事,一边满桌子找牙签,一遍哀叹:“以前从来不用剔牙的,从今年开始,吃完饭就不得不剔了。哎!老啦。”饭后剔牙跟老了有关系么?是的,这位朋友说的一点不错。在中医看来,“齿为骨之余”,全身的骨骼好、骨髓充足,牙齿才能健康。而骨骼的健康与否取决于肾,因为“肾主骨”。饭后要剔牙,是因为牙缝增大;牙缝增大,是因为牙齿开始枯萎,也意味着骨骼开始枯萎;骨骼枯萎,意味着肾气开始虚衰。
肾是生命之根:从本质上讲,人老先老肾;从现象上讲,人老先老牙。而保护牙齿,不仅是使人笑起来漂亮,吃嘛嘛香,还是可以让人益肾固本,健康长寿。
中医保护牙齿有三种方法:叩齿、养胃、固肾。中医是讲究整体的,这三种方法,不仅仅是养牙,而且是养生。
叩齿
叩齿,说白了就是上牙磕下牙,力度以舒适为度。历代养生文献对叩齿的具体操作方式的记载有颇多出入,我们可以不必拘泥,只要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叩齿三五分钟,就可以了,贵在坚持。唐朝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他活了一百多岁;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陶弘景,年过八旬,依然牙齿完好,身体健壮,他主要的健身方法也是叩齿。
叩齿不仅是使牙齿好,让牙齿坚固,同时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能使人神清气爽,筋骨强健。因为,齿为骨之余,叩动牙齿,对骨骼也会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激发骨骼,又会影响到肾。使人肾气充足,充足的肾气又是人健康的根本。叩齿完毕,口中会有一些津液,要咽下去。
养胃
口腔和胃是相通的,这里主要指的是牙龈。胃不和则口腔不和,口腔不和则牙不安。牙齿是很娇弱的东西,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很多人嘴里都会有一股异味,或酸,或苦,或臭,大多是牙龈出了问题,这种环境对牙齿是非常不利的。
养胃以清胃热为首要。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其中多热,所以中医经常讲“胃为燥土,得凉则安”。加上现代人饱食终日,油腻、辛辣的食物吃得较多,胃火自然会更重一些。火性上炎,胃火中,口腔首当其冲,牙齿在胃火的熏蒸之下,哪能不老得快呢?
也正是因为胃火较重,现代人更为喜欢冷饮凉食,以享受那片刻凉爽。尤其是夏天,凉食冷饮尤其多。其实,吃任何东西,对牙齿的影响都不会很大,饮食影响牙齿,更重要的途径是胃,能和胃的食物,自然对牙齿有好处,否则,就没有好处。比如,过量吃甜食,导致脾胃湿热,对牙就不好。脾胃的湿热会导致口腔的湿热,湿热则产生腐烂,于是就有了龋齿。
至于冷饮、凉食,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如果实在要吃,可在饭后略微吃上一点,这是弊端最小的。当然,也要避免在吃了热东西后紧接着就吃凉东西,或者吃了凉东西后猛然就吃热东西,冷热变化太剧烈,首先是牙齿本身受不了,接着是脾胃受不了,脾胃受损,最终还是会影响到牙。
固肾
固肾是保养牙齿的根本。有人年纪很大了,牙齿却仍然坚固完好,这都得益于肾气的旺盛,也是长寿的象征。至于怎么固肾,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肾藏精。精,它是人体最精华物质。固肾就是固精,要尽量减少肾精的消耗。因此,深秋季以及冬季,在性生活上要尽量有节制,这是直接消耗肾精的;消耗肾精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熬夜。晚上子时(23:00-1:00)不睡觉,肾精将严重亏耗。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
年轻人肾气旺,熬夜当时会没感觉,其实肾精也在不知不觉中亏耗;等亏耗到一定程度了,或是年纪稍微大了,再熬夜就会觉得很疲惫,也就正是在这个时候,你会觉得牙缝变大了,甚至牙齿有一些微微的松动了。到这时,你再想起什么六味地黄丸之类补肾的药,就是临阵磨枪了。
所以说现在虽然是深秋,我们的养肾计划需要提上日程。补肾的方式有很多,饮食更是一方面,需要我们多服用一些滋养的食物,比如:羊肉,核桃,栗子,海参等等,这是一个身体内部资产积累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就是所谓的“久服”。还有补肾的药材中成药,但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对症配伍服用。一般情况下,抽烟喝酒熬夜爱吃甜食的牙齿往往都不会很好。当你看到一个年纪哒的老人却有一口好牙齿,说明Ta的肾还是相当好的,也更说明人家生活是非常讲究,长年累月才形成这样的成果。
“一对一中医调理”,用专业的中医知识让大家了解自己的体质,对症减肥,美白肌肤,调理“亚健康”状态。让大家在追寻美丽健康的同时少走些弯路。
想了解的亲可以哪家治疗白癜风权威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huqx.com/zjjs/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