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影响吃饭、影响睡觉,它的折磨远超过疼痛本身。
喻嘉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这话说的很明白,治病不能靠猜,一猜就错。同样的话,徐大椿也说过:“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不能定位准确,错误会很多,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两位都是中医大家,带大家回顾下名人名言,是因为牙痛的找对了方法起效很快。
针刺治疗
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足阳明胃经入上齿。所以牙痛的时候找大肠经、胃经上的穴位,靠谱!
给大家推荐两个穴,按压就能减轻。当然,针刺效果最好。
第一个穴位合谷,大肠经原穴。原者,源也,大肠经的经络之气直接输注在体表的地方,通过这个地方可以沟通大肠经的经络之气,即治疗大肠经的病证。
这个穴怎么找?
看下图3,在虎口。按解剖定位的方式参考下图1、2。
着重介绍简便取穴法,我们的大拇指有两节,第一节和第二节交界的地方是关节可以弯曲,这个弯曲就会形成皱纹,我们称“横纹”。这个横纹就对应图4右下的实心黑点。手指之间通过指蹼相连接。我们把一手的横纹压住另一手的横纹,大拇指的指端下就是合谷穴。
合是交接,这里第一、第二掌指交汇。谷是凹陷,所以这里是个坑。正因为是交汇之处,有人称,合谷是牙痛的开关。
我们临床上也是这么用的,有篇例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1],针刺合谷治疗牙痛有效,有即刻镇痛效果,延时镇痛效果更明显。
第二个穴位内庭,是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身体的热证,尤其所在经脉的热证有荥穴最好。这个地方的位置,就像以前院子的结构,穿过这里上面就是广阔的庭。又其所治症,多不在穴位近处,而在头脑腹心者居多,是其功用有关于内。所以古人总结“于体则庭,于用则内”。胃经的头脑病,自然包括牙痛。
临床上有篇10例的小样本观察[2],8例1次治疗疼痛消失,2例3次治疗明显减轻。
那两个穴位一起用是不是能增加疗效。Yes!
针刺治疗牙痛例的疗效观察[3]表明,针刺太冲、内庭、太溪、合谷、阳池,每日一次,痊愈例(78.9%),好转例(20.8%)。
药物治疗
推荐清胃散,用于胃火上攻证。
症见
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宣出血,或牙龈肿痛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大而数。
药物组成
生地黄6g、当归身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6g。
前面说了,胃经入齿,所以如果胃里有火,就会顺着经络(管道)往上跑。正所谓“火性炎上”,小火苗总是往上窜的。
火热循阳明经上攻,自然可见齿痛、牙龈肿痛。胃经“循发际,至额颅”,因而头痛牵引头脑。
有热,自然面颊发热、齿喜欢冷的讨厌热的。热邪加快水液蒸发,“热灼津液”,所以口干口燥。
牙宣是牙龈肿胀,肿起来了牙龈和牙齿之间好像就有了间隙,叫“宣”。“热则迫血妄行”,所以牙龈出血、溃烂。
脾开窍于口,所以脾胃有热,唇舌腮颊自然会肿。“热微则痒,热甚则痛”。
口臭,在之前有关泻黄散的文章中说过,这是脾胃有热的表现,脾胃肠就好比下水道,夏天的下水道更臭,味道会不断往上返。
正常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舌红就是颜色加深,热把水浓缩了颜色自然加深;把肉放火上烤,自然就黄了,黄、赤都是火热的颜色。
体温升高,呼吸和心跳次数都会相应增加,所以脉搏变快。“热则迫血妄行”,经脉好比吸管,迫血妄行单位时间内的血流量增加,管径变粗。
综上,就是胃中积热、循经上攻、伤及血分。
胃中积热,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大而数。
循经上攻,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齿喜冷恶热、唇舌腮颊肿痛。
伤及血分,牙宣出血、牙龈肿痛溃烂。
原理搞清楚了,用相对应的药就可以组方了。
黄连苦寒,为君药。入脾胃,直泻其火,称“苦寒直折”,就是有热直接就用冷的往上怼。
升麻辛寒,为臣药。辛能升散,把上攻的火分散,别堵一块,堵一起发生车祸就肿起来了。叫宣达郁遏之火,郁就是郁积、遏就是阻遏,称“火郁发之”。寒能清热。而且升麻也入阳明胃经,是引经药。
黄连得升麻则泄火而无凉遏之弊,就是说黄连苦寒泄火,但是“热胀冷缩”,寒凉的东西会引起气血运行缓慢、停下来。辛味药的特点是“能散、能行”,所以就不会停下来。
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就是说升麻把说送上去可能“玩火自焚”,搞不好就烤个火把房子都点着了,那就用黄连降降温。
热入血分导致出血,所以用丹皮入血凉血清热。
热伤津液,所以用生地凉血滋阴。还有肿痛,所以用当归养血和血,帮助消肿。
如果有需要可以按上面的剂量配比做成散剂,以前还建议可以水煎或泡茶,这次为啥这么执着。因为做成散剂不仅可以开水冲服,还可以加入清热解毒的液体(比如醋、金银花汁、菊花汁)外敷患处,内外一起,效果拔群。
嫌麻烦也可以直接买中成药,黄连清胃丸。
我们中医讲胃火上攻的牙痛,那对应西医的说法就是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临床上其实也是这么干的。
比如说40例慢性牙周炎[4],清胃散联合甲硝唑治疗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
又比如5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清胃散治疗[5],治愈49例,好转3例,有效率98.11%
我们说胃火循经,那胆汁反流性胃炎算不算呢?胆汁肯定不会自己上去的啊,所以有个临床研究例患者,清胃散有效率92.85%,对应的西药组是61.7%
相对应的口臭[7]是不是也就迎刃而解了?
疾病千千万。我们学一个方治一个病,一辈子也学不完啊。
搞懂思路,一个能打十个。学以致用,期待您的反馈!
参考文献:
[1]针刺合谷穴治疗牙痛的临床研究[J].王兵、张翠英、张军岐等.伤寒针灸杂志.(8)
[2]内庭穴治疗实火牙痛10例[J].蒋国庆.上海针灸杂志.(4)
[3]针刺治疗牙痛例疗效观察[J].柏树祥.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01)
[4]清胃散加减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观察[J].刘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5)
[5]清胃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3例[J].李光、田梅.河南中医.(4)
[6]加味清胃散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例[J].金先红、李浩.新中医.(09)
[7]清胃散治疗胃腑积热型口臭的临床观察[J].罗翠芬、彭国光、冯远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12)
推荐产品名称:岐黄之古方驱湿茶
产品规格:g(5gX30包)
主要成分:
鱼腥草、荷叶、栀子、干姜、茯苓、薏苡仁、芡实、赤小豆、橘皮、大枣
保质期限:18个月
贮藏方法:干燥、低温、密封、防异味
▼
长按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huqx.com/zlbdf/1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