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遇到过下面这几种情况呢?
语速一快就吞字,让别人听你说话很费劲。
发音的时候嘴里像含着一口水一样,嘟嘟囔囔地发音低浊。
咬字不清,说出来的词句好像粘在一起了一样,语言含糊。
通常来说,有以上问题的人会被称为嗫嚅者,而这些现象会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令人不解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平时可以正常交流、表达,可一旦要配音、朗诵时,就会“失声”,出现说话含糊、咬字不清的毛病,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口腔开合度不够
大部分人在配音和朗诵时,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不会像日常说话一样放松。因此,在紧张的状态下,上下齿之间的牙关就很容易打不开。无法形成口腔内部的空间就会使舌头的运动位置受限,导致发音含糊不清。
但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不一定是要把嘴巴张得很大才叫打开牙关,而是要形成“里开外合”的形状,达到适度的开合即可。口腔的开合度适宜,会让说话时的口腔共鸣更加丰富,让声音自带滤镜。
二、唇舌无力
唇舌是直接关系到吐字归音强弱的。所以它的力度达不到标准的话,就会让发音扩散、不够集中。致使声音显得很虚弱,听起来没有力度,缺乏感染力。不仅如此,唇舌无力还会导致说话不清、大舌头等问题,降低听感,影响表达。
除此之外,口齿不清还会阻碍声音爱好者前进的步伐,降低其自信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对“用声音表达自己”这件事情望而却步。甚至会恐惧社交,成为心理上的障碍。
那么,怎么才能改掉说话含糊、吐字不清的问题呢?
一、学会控制口腔
口齿含糊不清的时候,千万别急着练字音,而是要先强大你的成音器官。
所谓的“成音”是指你的声音到达口腔后,受口腔控制而形成的具体字音。所以“成音器官”便是口腔。
声音模糊者基本上都是口腔控制太弱造成的。因此,需要你:
1
打开口腔
如前文所言,口腔开合度不够是造成发音含糊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说打开口腔,对于正确发音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行口腔开合度训练的时候,首推的方式便是连王劲松老师都在节目上提到过的练声绝技—“打哈欠”。
要知道,打哈欠是一个可以让人全身神经、肌肉都完全放松的解压动作。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很好的休息。而且作为身体的自然调节机能,打哈欠与科学发声也是息息相关的。
但这个哈欠也不是随随便便打的,它主要分为萌发、扩充和减退三个阶段。
我们在吸气的时候,要先去找“萌发”的感受。即通过吸气抬起硬腭,让着力点找对地方,正确的打开口腔。然后将嘴巴半开,打开呼吸道,积极地调动气息进入体内,完成“扩充”。
之后,我们伴随着说话发声(即呼气)去寻找“减退”的感受。在保持通道顺畅、口腔半开的基础上,放松所有的发声器官,保证一个舒适的发声感。让声音顺着气息自然而然地“滑”出喉头。
2
加强唇舌力
唇舌的力度可以通过唇部操和舌部操的练习来增强,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喷唇
双唇紧闭,将力气集中在嘴唇的中间,阻住气流。而后张开发ppp的音。
(2)咧嘴
把双唇闭紧,尽力的向前撅起。然后将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用嘴角的力量咧嘴。
(3)撇嘴
紧闭双唇,尽力向前撅起。之后缓缓移动唇部,先向左歪,再向上抬向下压。
(4)绕唇
和之前的准备动作一样,先闭紧双唇,尽力向前撅起后,控制嘴唇从左向右做绕圈运动。
(1)刮舌
用舌头抵住下齿背,舌面抵住上齿。随后缓慢张嘴,用上牙刮舌面,直到舌头隆起为止。
(2)顶舌
闭嘴,先用舌头顶起左脸颊,然后再顶右脸颊,左右交替重复。
(3)伸舌
将舌头伸出唇外,向前后左右四个方面轮换伸展。
(4)绕舌
紧紧闭牢唇部,用舌头抵在牙齿后,先向顺时针环绕°,再逆时针环绕°打圈。
二、学会控制发声环节
发声时,我们不仅要控制好口腔,更要控制好喉头和气息。因为这些因素对于成音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气息没控制好、没能束状地打到口腔、没有大量地进入口腔,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你发声含糊,哪怕你唇舌再灵活也无济于事。
除此之外,对于声音模糊的人来说,往往是因为喉位偏移到较低的位置造成的声音僵硬刺耳,同时口腔共鸣也受到了影响,让声音靠后,听起来浑浊不清。
所以说,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地学习。去了解发声的各个环节,增强多个发声部位的控制,提高成音质量。
三、学会准确发音
有些人的咬字不清是因为对字音的认知不正确。比如说,不知道翘舌音应该抵在哪个位置?后鼻音到底怎么发?r和l不分,还不知道如何纠正等等。
因此,就需要这部分人先对自己的字音问题进行归纳。像平时的时候,可以多花点时间来大声朗读一段话或一些词语,去找出每次发音到底是哪几个字会有问题,具体到声母韵母上是哪些,然后集中所有精力去解决。
(方法整理大全,建议保存收藏)
但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虽然说话、吐字含糊这个问题很棘手,但也是需要你沉下心来,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来改变的。相信按照上面的方法调整后,你很快就能摆脱口齿不清的窘境,“药到病除”!
学习更多配音干货
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huqx.com/zjjs/13453.html